3月24日,“2024绿色防控创新技术交流会”在成都蒲江召开。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与灼识咨询在会议期间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指出,当前,可持续农业发展背景已在全世界内确立。全球农药市场整体规模保持稳定,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其中生物农药市场受益于环境驱动发展形态趋势良好,规模增速远超化学农药。未来,随着化学农药使用的进一步减少,生物农药占整体农药市场的比例将持续提升。
此次会议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指导,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朝阳”)承办,包括农业农村部、来自全国19个省农业厅等部门的相关领导和行业专家、新朝阳合作伙伴,一同探讨绿色农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
据了解,广义的生物农药即生物源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物质,作为防治农林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
《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指出,当前,可持续农业发展背景已在全世界内确立,生物农药成为全世界植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和生物技术的突破,中国生物农药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其天然来源和作用机理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更具友好性和安全性,在防控有害生物的同时,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并减少环境污染,是当下农药产业的发展重点。随着我们国家加大推进农业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完善生物农药登记法规并简化市场准入流程,我国生物农药市场正加速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良机,总体呈现迅速增加态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发表了题为《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及展望》的演讲,分享了其团队在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演讲以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例,介绍了团队研发的技术模式,充分展示了绿色植保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不断出台绿色防控政策,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目前,已有多种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模式得到成功研发,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处长刘慧作了题为《绿色防控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强调了科学用药技术,具体举措包含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植保机械以及超低量喷雾技术等。2023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4.1%,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万吨,推广生物农药效果显著。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协会生物农药委员会主任徐汉虹则聚焦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趋势,称生物农药发展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并分享了生物农药的理论创新与生产新途径,通过现有农业生产设施和多项生物技术的研发提高绿色农业应用效率,减少相关成本,推动生物农药普及和实用化。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对《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当前中国农药生产以化学农药生产为主,生物农药(含农用抗生素)市场规模占总农药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0%。未来,随国家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策略的持续推进与落实,中国生物农药市场正在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新朝阳董事长何其明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农药等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新朝阳作为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注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二十余年,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为使命,提供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生物集成技术,秉承创新突破的发展理念,持续打造生物农药、生物植调剂、土壤修复技术、生物刺激素、“零农残”全程生物集成技术和农业低碳技术“六张科技名片”,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他表示,根据全球生物防治联盟主席预测,到2050年,生物农药市场将与化学农药市场持平。
新朝阳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围绕《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这一主题,从土壤修复技术、生物植调剂、生物刺激素、生物农药等方面分享了新朝阳在绿色防控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他强调新朝阳将始终专注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用敬畏自然、绿色创新的科学态度,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享的美丽画卷。
此外,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赵胜利发表了题为《生化结合为核心的耕际空间在农业生产上的实践》的演讲。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管理官员顾宝根通过线上的方式分享了《国际病虫害可持续防治和农药管理动态》。
会议期间,新朝阳还举行了“0农残”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来自蒲江柑橘、新疆香梨、云南食用玫瑰、陕西周至猕猴桃、江西有机芦笋、湖北高山蔬菜的区域代表现场签约。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产业价值,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朝阳利用“零农残”全程生物集成技术,以从“土壤到餐桌”的全程生物技术为核心,依托健康植保8s作物全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作物全程生物集成技术服务,最终实现农产品的“零农残”。